福建廈漳跨海大橋

一、項目總體情況
廈漳跨海大橋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跨海橋梁,被譽為“福建第一橋”。項目采用六車道高速公路,設計行車速度為100km/h。北汊主橋為鉆石形雙塔半漂浮扁平鋼箱梁斜拉橋,跨徑布置為95+230+780+230+95=1430m;南汊主橋為H形雙塔斜拉半漂浮組合梁斜拉橋,跨徑布置為135+300 m+135=470m。
廈漳跨海大橋工程的建設條件復雜,是我國集風浪潮及地質條件之最的跨海大橋之一,目前廈漳大橋仍為中國十大跨海大橋。
項目榮獲: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、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、福建省及重慶市優(yōu)秀工程勘察設計獎一等獎各一項、以及中國公路學會2023年度“橋梁創(chuàng)新工程”獎一項,設計經驗已納入3部國家行業(yè)規(guī)范。
二、項目特點
1.廈漳跨海大橋工程是一個在強風強震復雜地質條件下,集2座特大跨徑斜拉橋主橋、海上長大連續(xù)結構引橋和多種施工工法于一體的大型跨海橋梁系統工程,屬世界級的大橋工程。
2.北汊主橋為主跨780米的半漂浮體系雙塔空間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,建成時在同類橋梁中居國內第六、世界第九。
三、創(chuàng)新點
1.橋址處為強臺風區(qū),大橋抗風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
2.橋址地處臺灣海峽地震帶。開展了全世界首例大跨徑斜拉橋全橋地震模擬試驗、樁—土—樁基礎結構相互作用的地震臺模型試驗研究,設置縱向阻尼器提高了大橋的抗震性能。
3.研發(fā)了滑動限位式鉛芯隔震橡膠支座,既有效降低多跨連續(xù)梁高墩地震響應,又解決了溫度、收縮徐變等附加彎矩過大的問題,確保了結構的安全,并節(jié)省了工程投資。
4.受到海滄南—錢嶼斷裂帶及風化槽的影響,橋址區(qū)地質復雜,采用了長短樁、超長樁、變徑樁和鋼護筒作為永久結構參與受力相結合的設計。
5.采用鋼錨梁-鋼牛腿組合式索塔錨固體系。
6.采用了錨拉板索梁錨固結構體系,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
7.首創(chuàng)性地完成了70m跨徑空間扭曲箱梁預制、拼裝施工,推動了我國節(jié)段預制拼裝技術的進步。
8.引入橋梁船撞設計,研發(fā)了具有防撞功能的橋墩鋼圍堰設施。
9.創(chuàng)新性解決了橋梁拉索腐蝕斷絲這一隱蔽結構損傷狀態(tài)感知難題,成果榮獲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。
10.項目的抗震設計經驗支撐了行業(yè)標準《公路橋梁抗震設計規(guī)范》(JTG/T 2231-01-2020)、《公路斜拉橋設計規(guī)范》(JTG/T 3365-01-2020)以及《公路橋梁鉛芯隔震橡膠支座》的編制。
渝公網安備 50010802001202號